“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圆满结束
12月17日—12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陈先红教授莅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为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们讲授了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系列课程分为国内公共关系的道与术、公共关系学的想象、公共关系理论创新、公共关系研究方法、公共关系实践模式研究、SSCI论文分享等六个专题。
(讲座现场)
12月17日,陈先红教授重点分享了阳光公关论与公关智慧论的研究成果。陈教授指出:“公共关系等于说真话、做善事与塑美形的相加。说真话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基础,做善事是积极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塑美形是成功公共关系的追求目标。”;“如果将公共关系比喻成智慧树,那么公共关系智慧树会结出四种果实。它们分别是大处思考的智慧、关系管理的智慧、公共沟通的智慧和社会责任行动的智慧。公共关系是术,更是道。是智慧之道,传播之术。”
(陈先红教授在“公共关系的想象”专题讲座中)
中国公关的守望者、阳光公关的倡导者和真善美公关的布道者,这是陈教授作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学会会长对自身的定位。也是她对自己的座右铭“守望最现实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的坚守。在12月18日关于“公共关系的想象”的主题讲授中,陈教授指出“传播学大师施拉姆认为传播学是一门处于十字路口的学科,因为很多人路过,但是很少有人驻足。在我看来,公共关系学也是一门处于十字路口的学科。公共关系面临着身份、道德正当性的危机,其中,学术力滞后的危机是公关在中国发展现状的深层因素。”
“理论是张地图,我们都是寻找地图的旅人”,陈教授以此说明了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在12月19日关于“公共关系学理论创新”专题中,陈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包子公关”为例,说明了“聚焦微小事件进行公关”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公关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土化,注重新媒体和全球化的结合,努力与国际学术界交流、对话,从特殊性中建立普遍性,掌握华人话语主权。中国公关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理论的完善,必须立足于人才的培养,进而提出了她TRC的公关教育理念与模式。即创造性思维、策略制定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从以“传播型公关”到以“关系型公关”,陈教授最后立足于“公关生态论”,指出公关在实践中的“居间地位”,公共关系人员的“谏臣”身份。在12月20日,陈教授又分别从哲学、传播学、生态学、文化学等角度,为大家提供了探索公共关系发展的新视角。最后,陈教授通过分享论文《公共关系如何影响新闻报道》,以“消息来源卷入度”的新概念建立了信息来源影响力的模型,让师生们对公关发挥的实际作用有了新的思考。
(陈先红教授在“公共关系如何影响新闻报道”专题讲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