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正文 >
04
2017.03

作者:
新闻学院



张小强

职称/岗位: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传媒法规与新闻政策

联系方式:

基本介绍:




教育背景

19939月到19976月,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工业设计专业(自湖北十堰东汽一中考入),本科生,获工学学士学位,被评为重庆大学优秀毕业生

19959月至19971月,重庆大学外语学院涉外英语专业,辅修,获辅修结业证书

19999月到20026月,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被评为重庆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20033月到20066月,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14月至20145月,重庆中科普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内容为数字出版

20069月至20071月、20187月至201812月,四川外国语大学,留学基金委出国人员英语培训

20099月,西南政法大学,律师执业资格培训

工作经历

19977月至201212月,重庆大学学报编辑部,中英文编辑,2002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2007年晋升为副编审

20083月到20093月,美国,加州大学黑斯廷斯法学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astings College of the Law),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网络版权),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项目

20131月至20158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2012年经学校认定,由副编审转聘为副教授,任职年限从20079月计算

20139月至20149 ,挂职《重庆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首批教育部、中宣部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项目

20159月至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同年获博士生招生资格

研究领域

1.网络与新媒体(招生方向):网络理论方法以及新媒体对个体社会、新闻业等领域的影响

已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或CSSCI期刊成果

张小强.《新媒体研究案例:传统方法、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张小强, & 杜佳汇. (2017). 中国大陆“新媒体研究”创新的扩散:曲线趋势、关键节点与知识网络. 国际新闻界38(7), 30-57.

张小强,张萍 & 刘志杰.(2019).用户评论与替代性公共领域——我国网络用户参与新闻阐释的特征与效果. 新闻记者(12),13-26.

张小强, & 杜佳汇. (2017). 产消融合时代视频网站的UGC激励机制研究. 新闻界(3), 75-82.

张小强, & 郭然浩. (2015). 媒介传播从受众到用户模式的转变与媒介融合. 科技与出版(7), 123-128.

张小强. (2014). 传统新闻机构对社交媒体的控制及其影响:基于对国外30家机构内部规范的分析. 国际新闻界, 36(12), 149-164.

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未来兴趣

从跨学科视角关注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对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冲击,应用社会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内容分析方法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地理等跨学科方法或经验性阐释对我国媒体融合、新闻生产中的新现象进行研究,试图从传播的智能化、网络化和物质性等方面在理论上有新突破。同时,聚拢研究生团队运营“小强传播”公众号等自媒体并寻求与重庆市媒体合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案例,把新媒体理论研究和业界实践紧密结合。

代表性课题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媒体融合的实践路径与发展路径研究”(20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跨学科重大项目“社交媒体中新闻生产与消费模式研究”(2015

社会影响

担任重庆市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评审专家,曾给广东、江苏、广西、浙江、重庆等多地媒体或宣传从业人员、政府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主讲新媒体与危机传播、媒体融合、新媒体文案等课程,曾受聘担任某大数据广告公司独立董事。曾赴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参加ANZCA2013年会并做有关媒体对社交媒体使用控制的研究成果发言。曾在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与重庆大学联合举办的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新传学苑”举办的公益性讲座中做了网络方法和思维在新媒体研究中的应用等相关主题讲座。

2.编辑出版研究(招生方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媒体技术对编辑出版影响

已出版的代表性CSSCI期刊成果

张小强 & 汪红春.(2021).智能出版行动者网络外用户非使用行为的价值及转译. 科技与出版(03),122-128.

张小强 & 谢玉佳.(2019).出版技术70:从工厂印刷机械化到5G万物传播智能化. 科技与出版(09),38-46.

张小强,荣艺,郭毅.(2018) .阅读网络中的重要行动者:数字时代重识印刷的竞争力和价值.科技与出版,(4),106-112.

张小强, 汪红春, & 游滨. (2018). 中国期刊市场数字环境走势分析——基于总局2005-2015年统计数据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报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 234-240.

 张小强, & 李欣. (2015). 数据出版理论与实践关键问题.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6(8), 813-82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张小强, 赵大良, & 游滨. (2015). 期刊数字出版合作协议中的版权保护与风险防范.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6(1), 53-59.

张小强, & 史春丽. (2014). 独家数字出版与期刊影响因子关系的实证分析. 编辑学报, 26(3), 205-209.

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未来兴趣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对编辑出版实践的影响,新型传播环境下编辑出版理论、版权或伦理问题,学术出版与科学传播等。试图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及传播的物质性等新理论对出版活动予以分析并建构数字环境新的出版理论。

代表性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内外学术成果出版规范与标准比较研究”(2013

社会影响

担任重庆市文化委数据出版项目评审专家,融智库重庆分库媒体融合理论专家。有关期刊学风建设的专家建议书被教育部社科司采纳,完成我国科技期刊版权转让协议示范文本并被多家出版单位采用。受中国科技期刊协会、重庆市文化委、市期刊协会等邀请给全国或重庆市期刊编辑讲授区块链与学术出版、社交媒体与期刊发展、数字出版中的版权问题等课程。

3. 传媒法规与新闻政策(招生方向,博士:新闻法学):网络新媒体法律与伦理问题

已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或CSSCI期刊成果

张小强(2018).互联网的网络化治理:用户权利的契约化与网络中介私权力依赖.新闻与传播研究, (7), 87-108+128.

张小强.《新闻出版(版权)法律完善研究——基于政府职能视角》,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张小强, & 卓光俊. (2009). 论网络经济中相关市场及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相关规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5), 91-97.

张小强.《网络经济的反垄断法规制》,法律出版社,2007.

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未来兴趣

把新闻传播学研究和法学研究结合,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理论等新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法律问题,研究机器人、算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入各种传播场域后带来的新型传播法和伦理问题,试图在互联网治理的网络化理论、智能传播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树。

代表性课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职能转变与完善新闻出版(版权)法律法规问题研究”(201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研项目“我国体制改革和网络化背景下的新闻出版(版权)制度完善”(20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前沿 “智媒时代互联网的网络化综合治理”(2019

社会影响

 出版国内首部系统讨论网络环境反垄断法问题的专著,研究成果获得互联网企业与学界关注,曾应腾讯公司以及其他高校邀请多次参加网络环境反垄断学术会议。担任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给江苏、重庆等地媒体从业人员讲授新闻传播与法治社会等相关课程。2009年通过司法考试并获得法律职业资格,曾给重庆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电子商务法”“侵权法”等课程,给新闻法学博士生讲授“媒介法与传播伦理研究”。曾在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与重庆大学联合举办的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做了“当机器人梦见电子羊——人工智能与传播法的幻想与现实”等相关主题讲座。

指导研究生

新闻传播学(学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新闻法学(博士)

研究生培养思路

注重学生批判思维和内容生产两种新闻传播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硕士生要求前三个学期参与微信公众号、B站“小强传播”(xiaoqiangmedia)的运营,并给《中国科学报》数据新闻栏目定期提供内容,通过运营和数据新闻制作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发现兴趣,也通过运营加强与导师和同学之间的联系。在运营的同时发现毕业论文和小论文选题并结合自己和导师兴趣、专长完成一篇小论文投稿。对于推免生,从获得录取资格开始进行预培养,参与团队公众号运营和导师相关课题领域的学术研究。硕士生第四学期进入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由学生根据前期情况和后期打算自主安排。对博士生主要聚焦在学术研究,尽早熟悉研究方法和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整体上,更希望学生就读期间跟社会、书籍和教师做朋友,在社会关怀、做事方式和品格方面能够改变和提升。希望硕士生和博士生聚焦“三个一”——一个学术研究专长、一个业务实践专长、一个研究方法专长,并能够在做学术的同时保持生活热情,不断认识社会和自我。

主讲课程

博士生:数据挖掘与计算传播研究

硕士生:新媒体研究:方法与案例、书刊编辑出版研究、学术规范与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本科生:新媒体运营入门、网络与新媒体、数据新闻可视化

参与授课课程

新生研讨课、人文社科经典导读

教学改革与研究

1)主持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社交网络媒体的教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效果评价”(2013,已结题)。以该项目为依托,开创性地在“网络传播”、“网络与新媒体”课堂教学中逐步使用微信公众号辅助教学、课堂弹幕教学、微信定位点名、实时互动测验,2016年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重庆晨报、江苏卫视等市内外众多媒体报道并被各类网站广泛转载,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

2)主持重庆市研究生教改项目“社交网络媒体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2013)。依托该项目探索以运营微信公众号带动对文科专业研究生的团队式培养,以公众号日常运作为任务纽带加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联系,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取得成效。

3)尝试把业界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曾与上游新闻合作“上游创意课”,把“网络与新媒体”等课程教学目标与媒体内容生产需要、企业新媒体文案需求结合,获得较好效果。

4)作为负责人主持重庆大学优质课程“媒介融合”建设,在该课程教学中尝试翻转课堂,由学生大量阅读文献、调查研究、讨论并提出自己关于媒介融合的观点。

校外兼职

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教育部学科与学位评估通讯评审专家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专家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委会常务理事

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评委专家库成员

重庆新闻奖媒体融合等类别评委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评委

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处数字出版等项目评审专家

重庆市及广西科技专家库专家

多家CSSCI期刊匿名评审专家

融智库重庆分库理论专家

华略数字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授课教师

上游新闻“上游创意课”专家导师

重庆市委宣传部媒体从业人员培训授课专家

校内兼职

重庆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分委员会委员

重庆大学教务处评课评教专家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曾兼任新闻学院分工会委员会主席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现已不再担任)

联系方式

Email:zxq@cqu.edu.cn

办公室: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新闻学院407(请预约)

微信公众号:“小强传播”(xiaoqiangmedia


extend1 教授/博导 extend2 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传媒法规与新闻政策
extend3 exten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