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董天策院长在讲习班闭幕式上的致辞

2016-07-16 23:01:15     作者:董天策

各位同仁,各位同学,各位新老朋友,我们的讲习班马上就要结束了。

举办这样的讲习班,首先是网络与新媒体这些年来发展得非常快,变化得非常快,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研究。中国网络传播学会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称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分会,是国内高校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专业学会,每年都举办一次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此外,近些年也一直在探讨开展网络与新媒体方面的培训。2015年,学会换届,选举我做会长,我就想落实大家开展培训工作的想法。适逢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提出举办暑期班,新闻学院就想把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办,于是有了这个讲习班。去年是首期,近300学员参加。今年通知发得早一点,报名很踊跃,有六七百人。由于场地限制,我们只能做一些筛选,最终有来自海内外高校及媒体机构140多家单位的300多学员参加。

关于讲习班这个名称,刚才谢清果教授提到“讲习”两个字,他的理解得很准确。2008年,我在暨南大学申报成功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有30万人民币的经费支持。我想30万能够做点事,又做不了什么事。有一天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老总杨兴锋先生谈起这件事,他也有同感。那个时候我突发灵感,想到毛主席当年在广州举办过农民运动讲习所,我觉得“讲习”两个字很好,就在暨南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讲习班,那个时候的名称起得大,叫做“传媒领袖讲习班”。(笑声)那个时候有两个想法,一个是主要请媒体的老总、社长、总编辑、资深人士,当然还有著名的专家学者来讲座,一个期待培养未来的传媒领袖。所以就弄了个“传媒领袖讲习班”。去年我们举办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还是用了“讲习班”这个称谓,因为主要是讲座,通过讲座来学习,确实能够获得很多前沿的知识。

讲习班这种形式,让我们能够集中几天时间,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对一个领域的不同问题展开讲述,能够给我们形成知识上、头脑上的风暴和冲击,从而激发我们的探索热情与学术想象。当然,这种冲击可能有利有弊,比如信息量比较大,但由于参与者比较多,没有办法进行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和讨论。

网络与新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带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质,很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都会涉及网络与新媒体。不同的学科自然有各自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但就网络与新媒体而言,的确是个交叉学科领域,既可以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又可以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因此,今年这期讲习班,我们邀请了国内国外、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一起来主讲,尽量体现学科交叉和中外学者的交融,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网络与新媒体的问题。

讲习班的时间,只能是在七月中旬,高校放暑假的第一周。七月中旬是重庆最炎热的时候,天气的特点很可能是最高气温,或者是雷暴雨到来前夕那种闷热的天气。这种天气,大家都感受到了,11号那天是重庆的最高气温37度,接下来便是雷暴雨到来之前的闷热。当然,前几天下了雨,这两天又比较清爽。今天太阳很大,但天气还比较清爽。大家的确是冒着酷暑来到重庆大学,来到民主湖畔参加讲习班的学习。说心里话,确实让人感动。我作为网络传播学会的会长,作为新闻学院的院长,非常感谢各位学员、各位老师同仁、各位同学、各位新老朋友对这个讲习班的支持。为了表达深深的感谢,在此鞠一躬。

(掌声)

讲习班的运作,从报名到开班有很多事务,我们有一个很精干的会务组,由网络传播学会的秘书长曾润喜研究员负责,他们的工作很辛苦。做会务服务的同学,做新闻报道和摄影摄像的同学,工作也很辛苦。在这里我要向会务组的老师同学表示深深的感谢!

(掌声)

最后就是美好的祝愿。祝愿大家返途顺利,过一个愉快的暑期。我们后会有期!

谢谢大家!

(掌声)

 

 

 

Copyright 2015 联系电话:15865874521 地址: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新闻学院 邮件:xinwen@cqu.edu.cn